未来10年社会办医发展的政策环境解读

发布于: 2021-09-16 20:53
阅读: 18

近,随着“双减”政策的出台,很多第三方校外培训机构纷纷倒闭,很多业内人士对社会办医充满了担忧。

在这种情绪弥漫状态下,一些地方出台的十四五规划,也被业内解读认为对于社会办医难言重大利好,那么,未来社会办医前景怎样,该如何看待?

今天笔者就以《北京市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(2020年-2035年)》(以下简称“北京十五年规划”)为例,结合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》(以下简称“十四五规划纲要”)就社会办医的前景与大家聊聊。

北京:未来15年,社会办医的国际医疗服务机会来了

9月初,北京出台了《北京市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(2020年-2035年)》,该规划的依据是2017年党中央、国务院批复同意的《北京城市总体规划(2016年-2035年)》,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会同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编制。

后根据市委十二届第十五次全会精神和《关于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》,及市委城工委主任专题会议纪要要求,对专项规划进行了优化完善,形成了规划文本。因此,规划的严肃性、权威性毋容置疑。

规划提出,举办主体单一,社会办医服务能力不足是目前首都医疗卫生存在的问题之一。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公立医院,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虽然数量占比不低,但在规模和服务能力上均有待提升。

国际医疗服务体系发展尚不健全,与首都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定位不完全匹配,个性化、国际化医疗服务供给能力亟待提升。

分享
  • 返回顶部